【本地遊】科學館30周年推出「地球科學廳」 自製龍捲風兼體驗8級颱風威力
發布時間: 2021/04/30 17:34
最後更新: 2021/04/30 17:35
今年適逢香港科學館成立30周年,為響應世界地球日,科學館在上周推出全新的「地球科學廳」,以互動展品、模型和場景裝置讓參觀人士了解自然現象的成因,在現場更可感受颱風的威力,體驗每小時達120公里風速的「衝擊」,周末親子遊相當不錯。
也許大家太久沒到訪香港科學館,連館長陳淑文也笑言「不時有市民指科學館設施老舊,但為免同一時間要翻新展館而要關閉全館,將陸續更新展覽設施」,而這地球科學廳正是頭炮。
地球科學廳分為4大展區,設有30組互動模型、場景裝置等展品,環繞地球簡介、地球內部、外部,以及香港地質史作主題,例如講述高山地勘如何形成,展出本港有豐富品種的各種岩石等,就是成年人觀看亦有得着。
「地球︰我們的家」 幽幻星光打卡位
入到第一展區「地球︰我們的家」只覺漆黑而幽幻一片,點點的星光象徵宇宙裏約有雨萬億個星系,參觀者從浩瀚星空俯瞰地球,看着有幾份草間彌生「infinity mirror room」的況味,也是一個小小的打卡位。之後再微觀地球的分層結構,分為地殼、地幔及地核,它們在地球形成初期已存在,高溫和高壓令金屬和岩石熔化,鎳和鐵等重金屬向地心沉下而形成高達5,000度高溫的金屬地核,就是對理科一竅不通的家長,也能和小孩當科普教材般一起學習,益智度極高。
第二展區是「地動山搖︰地球內部的力量」,通過火山結構、板塊運動、躍動地球等內容,展現出地球自身的演變。不同板塊的移動,造成今天地球的地貌。
另外,也有介紹板塊地圖如何塑造成今天地球五大洋七大洲的面貌,最有趣的是一個模擬海嘯的「水箱」,按一個掣,即顯示地震發生於海底,因震波的動力而引起海水劇烈的起伏,形成強大的波浪,向前推進,將沿海地帶的房子一一淹沒的自然現象,簡單易明。
互動體驗 感受8級颱風威力
講互動體驗,第三展區的「塑造地球︰地球外圍的力量」絕對是亮點︰由樹輪中氣候解碼,到山泥傾瀉的成因、大氣層的構成等均有講述,最正是「颱風的威力」,參加者可站在透明圓柱內,體驗最高7至8級強風,即等同颱風級別情況下,接近風暴中心之10分鐘最高平均風速,達每小時120公里風速的威力。
至於那不規則的儼如實驗室的投影巨桌,原來是名為「颱風眼」的玩意︰科學館與香港天文台合作,將曾吹襲香港的台風資料數據在此展出,包括60年代的溫黛,以至近年的天鴿及山竹等多個具代表性颱風,參觀者用遙控器在桌上「捕風球」後,就會顯示它們的衛星圖、路徑、破壞力等,都有深入淺出的介紹。
香港有颱風,美國則有龍捲風。龍捲風是籨雷雨伸展至地面的一團狹窄而快速旋轉的氣柱,而上升的氣流把氣柱向上推變成垂直,當氣柱延伸至地面,就會形成龍捲風,在展示廳按一個掣,就可在10多秒間看着氣流匯聚如何化為龍捲風,體驗獨特。
香港豐富的地質面貌蔚為奇觀,科學館亦精選來自不同地質年代的岩石標本在展廳中展出,是為第四展區,包括糧船灣一帶舉世知名的六角形岩柱。岩石、晶本的標本為陳龍生教授捐贈,並從4億年前的泥盆紀、後期的石炭紀、二疊紀、侏羅紀等時期講解香港常見的火成岩的變化,提高了市民對香港地質的認識。
記者︰馮柏偉